2025年11月15日

新青年网河南讯编辑:(张清兵)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白居易的诗句寥寥数笔,便将烧饼的酥香与地道勾勒得淋漓尽致,这穿越千年的味觉诱惑,至今仍在街头巷尾流转。
烧饼的渊源可追溯至西汉,自西域传入中原后,便与这片土地的小麦、芝麻结下不解之缘。中原沃土的滋养让它褪去异域痕迹,在烟火气中不断蜕变,最终成为华人世界的味觉符号——有炊烟处,必有烧饼的焦香,它是漂泊者的乡愁,也是寻常人家的日常。
于我而言,烧饼是面食界的至味。刚出炉时外壳焦脆,咬下去“咔嚓”作响,内里却松软带劲,芝麻的醇香混着麦粉的本味,在舌尖缓缓弥漫。这滋味不似山珍海味般浓烈,却如陈年酱香酒般绵长,一口入喉,便觉通体舒泰,所有烦忧都随香气散去。
在豫东大地,烧饼夹牛肉是刻在骨子里的搭配,太康县的尤为地道。刚烤得焦香的热烧饼,对半掰开,塞进切得厚薄均匀的豫东黄牛肉,肉汁浸润饼皮,脆与嫩、咸与香完美交融,一口下去,满足感直冲天灵盖,那滋味,真真是飘飘欲仙。
近来抖音上,自制烧饼炉烤铁板烧饼的热潮席卷而来。铁板的厚重锁住水分,炭火的温度催出焦香,相较于精致的烤炉烧饼,它更添几分粗犷本真。这像极了人生,无论走得多远、站得多高,最终都要回归本质,正如烧饼,历经千年变迁,最动人的依旧是那口纯粹的麦香与焦脆。
本信息由:【中国人物网© 】编辑发布 引用请注明出处: https://www.newyouth.org.cn/toutiao/2025/11/16/archives/19335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