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鉴千年:珠江口的开合史诗

作者:张来兴

珠江口,万门洞开。

这里的每一扇门,都是历史的瞳孔,凝视着沧海桑田的变迁。从远古的渔火到今日的霓虹,从秦汉的戍楼到现代的港桥,门,既是界限,也是通道;既是守御的屏障,也是开放的象征。

珠江口的门,始于自然的鬼斧神工。

远古时,岭南大地尚在汪洋之下,地壳的碰撞与海水的进退,塑造了虎门的险隘、崖门的深峡、屯门的阔港。珠江携带的泥沙,在南海的潮汐冲刷下,堆积成沙洲、岛屿、河口,最终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门户——珠江海门。

这些门,最初只是渔舟往来的水道,后来却成为帝国的咽喉。

门的开合像历史的呼吸,门开,则风调雨顺;门闭,则烽烟四起。

秦汉,初开南疆之门,赵佗立南越国,岭南始通中原。徐闻、合浦的港口,成为海上丝路的起点,国门大开,中国的丝绸、瓷器,经此门流向世界。

唐宋,万国梯航之门,广州港千帆竞发,阿拉伯商船、波斯胡商、天竺僧侣,皆由此门入华。海关之门市舶司的设立,让珠江口成为”天子南库”,财富如潮水般涌入。

明清,铁锁横江之门,郑和下西洋时,门大开,宝船远航至非洲。海禁时,门紧闭,片板不得下海,珠江口沦为废港。虎门销烟,林则徐一把火,烧出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觉醒。

近代,被轰开的国门,鸦片战争,英舰炮轰虎门,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撬开。屯门(香港)割让,澳门租借,珠江口的门,成了列强进出掠夺的通道。

今日,复兴之门大开,港澳回归,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崛起,国门再次敞开。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天堑变通途,门不再是阻隔,而是纽带。

门开则兴,门闭则衰,门的意义,从来不是封闭,而是选择。

门开时,如汉唐的广州,商旅不绝,文化交融,岭南成为”天子南库”。

门闭时,如明清的海禁,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中国错过大航海时代。

历史证明,国运系于门的开合。

我向往一个夜不闭户的世界——

国门永远敞开,迎接商旅、文化、思想的自由流动。家门不必紧锁,因为社会安定,人心无惧。

珠江口的门,曾见证过辉煌,也吞咽过屈辱。但今天,它再次敞开——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世界级的经济门户。”一带一路”,让中国的门,再次连接全球。

门,不该是城墙,而应是桥梁,门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

从赵佗的南越国门,到林则徐的虎门,再到今天的港珠澳大桥——珠江口的每一扇门,都刻着中国的兴衰密码。

愿我们的国门,永远敞开,如盛唐时万国来朝,如大航海时乘风破浪。因为——门开,则天下通;门闭,则天下塞。

中国之盛,在于门常开。

门鉴千年:珠江口的开合史诗

古代香港诲域海防布局

门鉴千年:珠江口的开合史诗

古代香港的九龙寨城场

门鉴千年:珠江口的开合史诗

葡萄牙人貿易船

门鉴千年:珠江口的开合史诗

鸦片战争讲述了海权尽失的可怕后果

门鉴千年:珠江口的开合史诗

“十五五”规划将把香港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蓝图之中,香港在诸多方面具备独特的潜在优势,包括航运物流发达等。图为忙碌的香港葵涌货柜码头。

门鉴千年:珠江口的开合史诗

港珠澳大桥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路线总长为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全长为49.968公里,“海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

本信息由:【新青年编辑部© 】编辑发布 引用请注明出处: https://www.newyouth.org.cn/jianjie/2025/07/14/archives/17842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5-07-14 12:07
下一篇 2025-07-14 22: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