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介民

很多对军统有点了解的人,也不太熟悉郑介民。可实际上,他在蒋介石的特务系统里军衔最高,去世的时候是民国二级上将,在民国高官里,这独一份。

一手创办军统,在抗日、锄奸、反共方面都全盘策划的戴笠戴老板,直到他的座机在岱山坠毁,也才是个少将军衔。说起来,当年民国所有特工系统的人,军衔普遍都不高,当然啦,军衔也不能完全和权力划等号。

郑介民

戴笠活着的时候是挂中将衔,相当于副处长享受正处级待遇,死后才被正式追授陆军中将。接替戴笠的毛人凤,最高军衔也不过是中将,跟郑介民比起来,差了一大截。

这些年,关于军统的影视作品不少,像《潜伏》《风筝》啥的,里头经常提到郑介民的名字。可就算这样,观众对他还是很陌生,跟戴笠、毛人凤比,他显得太没存在感了。

郑介民和戴笠、毛人凤被叫做“军统三巨头”。毛人凤是黄埔四期生,戴笠更晚,是黄埔六期的,他俩还都没毕业,毛人凤是生病了,戴笠是急着去东北搞情报就走了。

郑介民可是黄埔二期生,在民国特务系统里,那是顶尖的,也就康泽在资历上能跟他比一比。

郑介民,原来叫郑庭炳,1897年出生在海南文昌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家里条件还行,小时候读了私塾,后来去县城的琼崖中学读书。那时候孙中山在广东搞革命,海南的进步人士也响应,成立了“琼崖民军”,郑介民热血上头就加入了。

结果“琼崖民军”很快被当地军阀镇压,大家都散伙了。郑介民跑去南洋,在吉隆坡一家养鱼场当会计,他有文化,不用干苦力。

在南洋待了好些年,郑介民不甘心就这么平庸下去,就回了国。听说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招生,赶紧和同乡一起报名。结果老乡考上了,他落榜了。

还好军校又招生,他又去考,终于成了黄埔第二期步兵科的学员,从此走上了从军的路。

郑介民这人爱学习,脑子也灵。毕业后,别人都被安排去连队扛枪打仗,东征陈炯明或者平定反对孙中山的势力,他却被选去苏联中山大学留学,专门学情报学。要不是在黄埔成绩好,根本没这机会。

在苏联学习时,听说老校长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他立马要求回国,还写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长篇论文,给“清党”造势,这就让蒋介石很看重他。

回国后,郑介民被分到中央军官学校当政治教官,他领导是黄埔一期的贺衷寒,“黄埔三杰”之一。因为能力强,没多久就被推荐到蒋介石身边当侍从副官,专门搞情报,他的特务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1929年1月,他和也开始搞特务工作的戴笠,去各个反对蒋介石的阵营搞策反。郑介民主动跑去桂系李宗仁部队,通过在苏联留学时认识的李宗义(李宗仁弟弟),结识了不少桂系军官。

最后,郑介民成功策反了几个桂系高级军官。到3月“蒋桂战争”爆发,被收买的桂系军官倒戈,投靠蒋介石,湖北的十多万桂军一下子就没了抵抗力,蒋介石几乎没怎么打仗就拿下了武汉。

戴笠就没这么顺了,他去西北军冯玉祥部队,折腾半天啥也没捞着。郑介民却当上了策反的桂系15师政治部主任,后来又成了广西省政府委员,回蒋介石身边后,还当了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的上校参谋。那时候,蒋介石心里,郑介民比戴笠地位高多了。

可1932年3月,蒋介石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戴笠当了处长,一直压着戴笠的郑介民却只当了个副处长,给戴笠当助手。郑介年资历比戴笠老,心里当然不平衡。

郑介民和戴笠都是复兴社“十三太保”,可为啥蒋介石更看重戴笠呢?不得不说蒋介石眼光毒,戴笠组织和行动能力强,更适合当特务组织领导,郑介民理论和策划行,但组织和行动不如戴笠。

“淞沪抗战”后,第十九路军去福建,郑介民通过各种关系,派了几十名特工打入十九路军内部,还成功劝返了蔡廷锴手下大将范汉杰。

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发动“闽变”,这些特工从内部瓦解十九路军,“闽变”很快失败,郑介民在里头起了大作用。

1933年,华北局势紧张,郑介民当了复兴社华北区区长。他亲自带着王天木、白世维等人组成刺杀小组,在六国饭店刺杀了投靠日本人、想在北平搞叛乱的原北洋军阀张敬尧,震慑了一帮想当汉奸的人,这是他最出彩的一次行动。

1934年,郑介民去欧洲考察,学习法西斯统治的经验。他拜访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回国后大力宣传法西斯主义,被任命为参谋本部少将处长,继续帮戴笠搞特务处的情报工作。

1935年,蒋介石派郑介民去香港,指挥刺杀密谋反蒋的陈济棠。他花重金收买陈济棠的空军部队,策反了很多高级军官,“两广事变”很快失败,陈济棠众叛亲离,只能通电下野。

全面抗战爆发,郑介民是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兼任军统局主任秘书,负责对日作战情报工作。1939年9月,他进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郑介民学习认真,还擅长理论研究,学习期间写了《军事情报学》《谍报勤务教案草案》《游击战术之研究》等军事报告和研究成果,蒋介石很欣赏,表彰他还给他一枚积学勋章。

1940年,郑介民升为中将,因为在苏联留过学,还兼任了“中苏合作情报所”副所长。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进攻东南亚,香港危险了。蒋介石想派郑介民去香港和英美联络军事合作,保住国际运输线。可郑介民觉得香港很快会沦陷,跟蒋介石报告没用,就托病不去,这让蒋介石和戴笠不高兴。但香港很快被日军攻占,证明郑介民说对了,蒋介石又高看他一眼。

1942年,郑介民是盟军新加坡军事会议代表。盟军最高统帅要坚守新加坡,郑介民反对,他觉得守不住,应该集中兵力退守马来西亚,可他的意见没被采纳。

郑介民马上把会议情况和自己想法报告蒋介石,得到认可,还通报了盟军最高决策部门,可还是没人重视。后来形势发展,又证明他说的对。

接着,他参加重庆中美联合参谋会议,负责情报联络,还被派到印度等地,协调中方和盟军联合对日作战。

1943年,郑介民跟着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负责蒋介石的安全和保密工作。1944年,兼任东南亚盟军联络官,他还预判到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被美国人叫做“神机妙算”的中国将军。

日本投降后,郑介民是“赔偿委员会”委员。国共内战开始,他和叶剑英、美方人员一起,是军调处执行部国民党方面代表。

戴笠死后,军统改组为“国民党中央保密局”,在毛人凤支持下,郑介民当了保密局长。但他行动能力不如戴笠,保密局在解放战争中没啥作为,也没发展。

毛人凤支持郑介民当局长,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论资历和蒋介石的信任,他都比不上郑介民。但他知道郑介民不像戴笠那样能打能杀,觉得郑介民当不长。

果然,没多久,郑介民调任国防部常务次长,管国防物资和争取美援,这到底是升职还是明升暗降不好说,反正毛人凤继任了保密局长。

据说毛人凤为了当局长,没少搜集郑介民黑材料。郑介民50岁生日大宴宾客时,他找来一帮战死的军统人员家属,去要抚恤金,在生日宴会上大闹。

事情传到蒋介石那,毛人凤赶紧递上准备好的材料,说郑介民老婆受贿啥的。这么一搞,郑介民就丢了保密局长的位子。

郑介民一直干特务工作,但看着文质彬彬,军装笔挺,像个“儒将”,跟大家印象里的特务形象不一样。

他战略眼光准,喜欢钻研军事谋略,政治头脑敏锐,是军事情报专家、军事谋略家,也是军事理论家,这在国民党里是公认的。

郑介民有个大家都知道的弱点,就是怕老婆柯漱芳,对老婆言听计从,所以他一辈子没绯闻,在军统里很少见。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郑介民改任“国防部参谋次长”,明显不如以前了。1952年,他当选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还当了中央委员会第二组主任。可他没实权,后来又被打发去当“总统府战略顾问”,没啥事干。

1954年,他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局局长”,升为二级陆军上将,是国民党特工系统里唯一的上将,但还是位高权不重,没啥实际权力。

郑介民风光不再,原因很简单。蒋介石想让蒋经国接班,得先掌控特务系统。蒋经国插手后,郑介民只能靠边站。蒋介石让他当局长,是因为蒋经国资历浅,需要郑介民撑场面。

1959年,郑介民在台北去世,62岁。蒋介石亲自去悼念,还发了褒奖令,追授他陆军一级上将。

郑介民突然去世,后人有不少猜测,有人说他被蒋介石弄死的,或者因为被蒋介石猜忌自杀。理由是他镇压有美国背景、成立“台湾共和党”的黄阳辉等反蒋势力不力。

黄阳辉是鼓吹“台独”的狂热分子,蒋介石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不能容忍“台独”。可黄阳辉在美国庇护下胡作非为,被捕后还跑了,蒋介石很生气,就有人觉得他拿郑介民撒气。

就算这事是真的,蒋介石也不至于因为黄阳辉就把郑介民杀了,所以说郑介民是被蒋介石害死的,基本是没根据的,不值得细究。

作为“军统三巨头”,郑介民现在知名度太低了,甚至不如他黄埔五期毕业的堂弟,国军第49军中将军长郑庭笈。特务系统里,他比不上戴笠,毛人凤名气也比他大,好多人都不知道他这个大特务。

是不是可以这么想,郑介民擅长谋略但实际操作不行,没太多直接显眼的血债。毛人凤在败退台湾前,直接下令屠杀关押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就凭这,大家就记住了他杀人魔王的样子。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里,黄埔前两期的占不少,很少有人干特务。黄埔一期的贺衷寒,后来也去搞党务了。不知道是看不上特务工作还是别的原因,不好乱说,但总觉得郑介民有点可惜,感觉他本来就不适合干特工。

本信息由:【新青年编辑部© 】编辑发布 引用请注明出处: https://www.newyouth.org.cn/china-news/2025/05/24/archives/17398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5-05-24 14:33
下一篇 2025-05-24 14: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