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1984年1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4.5公里。319国道、常吉高速公路贯穿而过,东接常德桃花源机场、常张高速公路,西临沅水。
中文名称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
下辖地区 许家桥、三德桥、八叶桥等
政府驻地 麻家巷
电话区号 0736
邮政区码 415133
面 积 116.57平方千米
人 口 3.78万人
机 场 常德桃花源机场
火 车 站 常德站
车牌代码 湘J
历史沿革
地名传说
相传在明代,境内有一条河阻碍了人们的出行,有一户姓许的人家为了方便过往的商客路人就在河上架了一座桥,许架桥由此而得名,因架与家音似,随着时间的流逝,就逐渐演变成了许家桥。
建制沿革
春秋时属楚地,唐代时属朗州,明代属武陵,1956年建许家桥乡,1958年改置公社,隶属金刚人民社区,1984年1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乡,是鼎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行政区划
2015年11月23日,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常德市鼎城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湘民行发〔2015〕62号),同意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和丁家港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新设立的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辖29个建制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16.57平方千米,人口3.78万人,乡人民政府驻麻家巷(原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人民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该乡地处常德市城区西南17公里处,国道319线贯穿乡境。
许家桥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有耕地面积28750亩,山林面积25470亩,属典型的丘陵区。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0.6%。
人口民族
2007年总人口20545人,其中回、维、土、苗等少数民族人口8700多人。
经济概况
2007年总人口20545人,其中回、维、土、苗等少数民族人口8700多人。
经济概况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盛产油茶、黄花菜。矿产有黄金及优质金刚石。601矿和省地质413队设此。
二十年来,许家桥回维乡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开拓进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8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300万元,人均纯收入2980元。农业生产从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转变为种、养、牧、渔的复合型结构。现有台资种植的“百亩雷竹园”,政府引导调种的“万亩优质稻”、“千亩优质牧草”、“千亩杨树”,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肉牛养殖业迅速发展,年出栏肉牛到达1000余头,2002年发展前景广阔的湖南阳光乳业公司第五牧草基地落户后,投资逾1500万元,饲养奶牛近1000头,占地近500亩的大规模高标准的养殖格局已成为我市“五个百万亩工程”的一大范例;民营企业独树一帜,罗绍情的环城鬃刷厂和唐志先的南方海绵厂的产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两大品牌,两厂年产值均达8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多省及欧美、东南亚,年上缴国家税费100万余元;商贸业日趋兴旺,个体工商户高达200余家,年成交额近1000万元,特别是民族风味饮食美名远播;集镇建有日供水量800吨的自来水厂,居民4000余人。
社会事业
民政工程
积极搞好民政优抚工作,2007年争取资金30余万元,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了部分弱势群体的困难。落实好各项补助政策,保证了五保户、低保户的转移支付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基础设施
许家桥乡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四个村3000余人的饮水问题;全乡的15座水库基本完成加固除险,且乡政府投资60多万元,投劳1.5万个,对全乡渠道和防汛通道进行疏通,山塘进行整修和护砌。
全乡范围内的村道全部硬化,组道硬化率也达到70%。
促发展的着眼点在于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少数民族聚居在4个村的乡、村道路已全部硬化,共计4.5公里;争取国家资金和自筹资金130万元,进行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对6公里的水利灌溉渠进行了硬化,10公里的渠道放置了U型槽,修建了四座排灌站,新建了新型沼气池40余口。
教育事业
许家桥乡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2007年考入重点高中30多人,筹资新建了青少年文化宫和两幢教学楼,教职员工的宿舍楼的筹建也正在启动。
卫生事业
开展了甲级卫生室创建活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院职工廉租房已完成建设。全乡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家喻户晓,群众参合率均达到100%。
民族工作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2%,是常德市4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民族工作是乡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年初党委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一手抓团结、一手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明确了一名副乡长主管民族宗教事务工作。民族团结工作着眼点主要在相互尊重风俗习惯,互谅互让和睦相处;截止2007年,共争取上级投入和自筹资金50余万元,修建了4座清真寺,让广大的清真教徒有了活动场所。日常工作中积极化解纠纷,全年没有出现一起族群间的纠纷和有关少数民族问题的上访事件。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积极关心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全乡50名村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有15人,在第十届区乡两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0%和40%。
本信息由公众编辑 新青年 NEW YOUTH 审核 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youth.org.cn/baodao/xiangzhen/2021/03/13/archives/1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