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侨联网站“侨联领导”一栏信息更新显示,万立骏已卸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在任职的八年里,万立骏为中国侨联的发展以及侨界事业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万立骏,1957年7月出生,辽宁大连人,日本归侨,拥有研究生学历与工学博士学位,是中共党员。他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还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万立骏的学术生涯起步于大连理工大学。1982年1月,他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87年7月在该校取得硕士学位。随后,他东渡日本深造,于1996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在日本期间,他担任过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研究员、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授等职务。1998年,万立骏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毅然回国,投身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中。回国后,他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和领导才能,2004年2月至2013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主任。2009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10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科研上,万立骏长期聚焦物理化学、电化学、能源材料与电源、纳米科学技术等相关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领域。他开创性地将实验、仪器改造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深入开展电化学反应、分子组装和调控等研究,提出了基于不同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并成功应用于表面纳米图案化、分子组装结构转化和原子分子迁移等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此外,他积极探索电化学和纳米科学交叉研究新方向,在纳米材料应用于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他在《Acc. Chem. Res.》《PNAS》《Angew. Chem.》《JACS》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其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国内科学界的高度认可,获得了包括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2015年3月,万立骏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17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在教育领域,他积极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贡献力量 。2017年5月,万立骏的职业生涯迎来新的转变,他担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并在随后当选中国侨联主席,在2018年、2023年成功连任,任职至2025年5月,担任中国侨联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主席。
在担任中国侨联主席期间,万立骏积极推动侨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他高度重视侨胞权益保护,致力于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保障;大力促进侨界人才交流与合作,鼓励海外侨胞回国创新创业,推动了众多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增强了海外侨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在2023年12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上,他呼吁广大华侨带动更多侨界人才回国发展,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他出席相关座谈会,强调弘扬“嘉庚精神”,激励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万立骏在科研、教育、侨联工作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科研成果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助力;在教育岗位上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侨联工作中,他搭建起了祖国与海外侨胞沟通的坚实桥梁,凝聚起侨界力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他已卸任中国侨联主席,但他留下的宝贵经验和积极影响,将持续激励着后来者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奋进。
本信息由:【新青年编辑部© 】编辑发布 引用请注明出处: https://www.newyouth.org.cn/china-news/2025/07/06/archives/17762